2024年,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在政策和专家共识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,为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。这些政策与专家共识不仅规范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的应用方案,同时也推进了相关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。本文将2024年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的重要政策及专家共识进行了系统整理,内容分为三个部分:国内外政策、专家共识和团体标准及诊疗指南。
01 国内外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相关政策
1. 2024年1月,CDE发布了《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》,旨在规范和指导人源干细胞产品的研究与评价。该原则强调在缺少相关动物模型的情况下,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(如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等)可有效补充非临床研究的信息。
2. 2024年6月,CDE发布了《肿瘤治疗性疫苗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,为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提供指导,允许在不可行动物实验时使用类器官等新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。
3. 2024年7月,欧洲发布了《器官芯片标准化路线图》,该路线图将推动器官芯片(Organ-on-Chip,OoC)标准化进程,促进相关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。
4. 2024年9月,FDA ISTAND项目接收了第一份关于使用器官芯片技术预测药物肝毒性的提案,这将为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数据,推动基于器官芯片的开发工具标准化方案。
5. 2024年10月,CDE发布《模型引导的罕见病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指出非临床研究数据可包含器官芯片数据,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数据支持。
6. 2024年10月,国标GB/T44831-2024《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》正式发布,涵盖皮肤芯片的定义及设计、生产、检测的标准。
7. 2024年12月,美国参议院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30,旨在更新FDA管理规章,允许使用细胞检测、器官芯片等先进非动物方法。
02 类器官/器官芯片专家共识
1. 2024年4月,《难治性肺癌中国专家共识》的发布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肺癌提供了指导,建议医生依据该共识制定用药方案。
2. 2024年5月,《中国经内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取样及类器官培养专家共识》成立,旨在规范内镜取样与类器官培养操作程序。
3. 2024年5月,发布《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精准医学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专家共识》,界定了PDOs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,为未来类器官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。
4. 2024年8月,《子宫颈癌类器官规范化建立及临床转化应用探索专家共识》强调类器官在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重要性。
5. 2024年11月,《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》发布,整合研究成果,指导人肝器官芯片技术的规范化发展。
03 类器官团体标准与诊疗指南
1. 2024年3月,团体标准《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培养与鉴定》发布,规定了伦理与技术要求,适用于个体精准医疗研究。
2. 2024年7月,团体标准《基于人源肝脏类器官的药物肝脏毒性评价技术》发布,为药物毒性评价提供了流程与规范要求。
3. 2024年11月,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《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》首次推荐类器官体外药敏试验在临床应用,为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。
通过这些政策和专家共识,我们可以看到Z6·尊龙凯时在推动生物医疗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,期待Z6·尊龙凯时为医疗健康带来更多创新与变革。